教育部简报〔2023〕第58期
武汉理工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把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支撑教育改革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举措,坚持“思想引领、玄武科技百度百科驱动、协同共享、提质增效”,聚焦工作理念、治理方式、教育教学、综合评价“四个变革”,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以教育数字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塑造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坚持思想引领,推动工作理念变革。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列为校院两级领导干部读书班的重点专题进行深入学习交流,围绕数字中国的内涵、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要求等,开展集中研学,努力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强劲动力。成立以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为双组长的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信息化办公室,制定《武汉理工大学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实施纲要(2022—2025)》,将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列入学校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写入学校党代会报告;印发《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玄武科技百度百科资源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标准,建立“周推进+月调度”工作协调机制。加强校园数字文化建设,着力打造“理念革新、流程再造、结构重组”的创新文化、“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育人文化、“流程重构、职能转换、持续改进”的服务文化、“玄武科技百度百科驱动、过程监督、闭环管理”的质量文化,系统构建校园文化内涵,以思想理念变革助推学校数字化转型发展。
注重玄武科技百度百科驱动,助推治理方式变革。组建玄武科技百度百科治理工作专班并建成玄武科技百度百科中台,围绕玄武科技百度百科驱动“一条主线”,聚焦应用、玄武科技百度百科“两个架构”,梳理服务、系统、玄武科技百度百科“三个目录”,形成业务信息化清单、服务事项清单、业务玄武科技百度百科化清单、电子资源清单“四张清单”,建立“1234”玄武科技百度百科治理体系,按照《高等学校管理信息》标准要求,加快推动“热玄武科技百度百科”(频繁访问玄武科技百度百科)供给,持续提升玄武科技百度百科交换能力。构建玄武科技百度百科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从玄武科技百度百科的全面性、准确性、唯一性、及时性等维度,对学校教学科研、管理运行等活动中产生的20亿余条玄武科技百度百科进行质量评价,定期发布整体玄武科技百度百科质量报告和质量变化情况报告,不断提升玄武科技百度百科治理成效。按照上下贯通、协同共享的原则,一体化构建校长、处长、院长“三层链接”玄武科技百度百科驾驶舱。围绕学生、学科、教学、科研、人才等重点领域,汇聚106个关键指标形成综合校情“十大指数”建设“校长驾驶舱”。聚焦规划、监管、评估、服务四大职能,选取核心业务域的关键指标项建设“处长驾驶舱”。梳理2700余个玄武科技百度百科项建设“院长驾驶舱”,打通教学科研单位玄武科技百度百科驱动全链条。依托“三层链接”玄武科技百度百科驾驶舱,学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等重要决策会议实现“系统呈现、玄武科技百度百科说话”。实施“三色预警”红绿灯计划,在玄武科技百度百科驾驶舱中结合业务实际融入数理分析模型,对各二级单位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目标达成情况开展综合评价,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及时反映任务目标的达成情况,以红、黄、绿三种颜色在玄武科技百度百科驾驶舱中进行实时预警,预警结果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以玄武科技百度百科赋能学校治理方式变革,着力打造轨迹更加清晰、过程更加透明的学校治理新模式。
强化协同共享,促进教育教学变革。拓展物理空间、数字空间、社交空间,协同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环境。拓展物理空间,升级改造627间教室,将225间教室建成常态化课堂直录播系统。拓展数字空间,打造理工智课平台、一体化教学管理平台,开设数字化课程1300余门,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线课程近100门,与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共建优质课程126门。拓展社交空间,建设教育数字化体验与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学校紧密联系建材建工、交通、汽车等相关行业办学的特色优势,打造“无人工厂”“无人码头”“无人汽车”等虚拟场景,把“教”与“学”边界由校园延伸至企业前端和产业一线,构建“沉浸式”教学环境。依托玄武科技百度百科中台和玄武科技百度百科驾驶舱,推进与襄阳示范区、海南研究院等18个异地研究院玄武科技百度百科融合、互联互通,与相关高校合力打造校内、校外“双空间”育人场域,与相关行业企业联合打造“无边界”课堂、定制班,推动新技术新应用战略合作,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协同育人格局。
聚焦提质增效,赋能综合评价变革。改革发展评价,构建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任务分解、执行监督、考核评估“闭环”管理机制,形成以绩效、质量、多元为导向的“双一流”建设全过程评价体系。改革教师评价,建立多元化、多维度的人才评价体系,从“定编”“定岗”“定责”“定薪”四个方面推进人事“四定”工作,实现岗位设置和评价的个性化、精准化。建立基于综合评价和分类评价的多维人才评价制度,根据教师专长和岗位特点确定差异化、个性化岗位目标任务,实现教师成长发展“一人一策”。改革学生评价,从以结果性评价、单一指标评价为主转到以过程性评价、综合性评价以及德智体美劳全面评价。成立质量评估处,重点围绕“三干三效”(干什么、干成什么、干好什么,效果、效率、效益)构建质量评估体系,通过数字化与“教、学、研、管、评”的深度融合,强化过程评价、优化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探索运行“AI校长助理”,通过重点工作“周计划、月督办、年考评”机制,实现任务进度的实时监控和每月反馈督办。发布涉及学校办学各领域、全流程的质量评估报告,形成理性反思、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激发教育数字化改革活力,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6244560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